在全域旅游纵深推进、共享经济加速推广的时代背景下,借助共享模式,盘活存量资源,解决停车难题,是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是一项解放思想、敢于创新、以人为本的创举
□特约评论员马振涛
最近,河北正定出台的一项新停车举措引发社会热议。作为有着较高知名度的河北旅游城市,古城正定将所有机关事业单位院门打开,社会车辆可自由免费停放在机关事业单位院内;同时,正定县城所有停车场已经实现免费开放,马路牙子全部被抹平,方便居民、游客路边停车。
笔者认为,在全域旅游纵深推进、共享经济加速推广的时代背景下,借助共享模式,盘活存量资源,解决停车难题,是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是一项解放思想、敢于创新、以人为本的创举,值得更多旅游目的地学习和借鉴。
众所周知,“停车难”是国内城市面临的一个普遍困扰。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我国大城市小汽车与停车位的比例约为1∶0.8,中小城市约为1∶0.5,而发达国家约为1∶1.3,城市停车位比例严重偏低,保守估计我国停车位缺口超过5000万个。处在旺季的旅游城市,车位紧张、道路拥堵等问题表现尤甚。例如,每逢春节长假,海南三亚拥堵的城市交通和杂乱的停车环境,无不展示着旅游城市的停车乱象,不仅外来游客怨声载道,当地居民的生活秩序也深受其扰,甚至助长了游客与城市原居民间的对立情绪,既不符合全域旅游的发展要求,也违背了旅游愉悦身心的初衷。
以共享解决旅游城市停车难问题,是全域旅游背景下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吃住行游购娱作为全域旅游的基本要素,不解决“停”的问题,就意味着“行”的短板,就过早地为旅游城市发展设置了天花板。全域旅游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系统旅游,要求全社会参与,全民参与。这其中,地方政府及事业单位作为重要力量,自然不能缺席。机关事业单位大院大多处城市核心地带,较低的容积率、较大的辗转腾挪空间和规范的停车位划分,都为共享停车提供了优质的基础条件。将存量资源用于弥补城市停车等公共资源的不足,不仅能够极大地改观拥堵状况,让更多车辆不再乱停乱放、堵路占道,也对改善旅游城市市容市貌发挥积极作用,体现着全域旅游背景下全员参与、全地域参与的要求。
以共享解决旅游城市停车难问题,是完善全域旅游管理与服务体系的有益探索。近年来,为加快旅游业管理体制和执法机制改革创新,综合性旅游管理机构和旅游警察、旅游法庭、旅游工商分局的“1+3”模式得以大力推广,而如何转变观念、于细微处体现服务精神,是旅游城市政府在完善管理体制的同时必须要修的一门公开课。以共享解决旅游城市停车难问题,打开的是政府的大门,拆掉的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围墙,当群众进入大多数机关事业单位还需要越过一道门再跨一道岗的时候,旅游城市的“拆墙停车”之举,定会实现民众和政府的零距离,让游客和当地居民格外暖心和顺心。
以共享解决旅游城市停车难问题,是旅游城市包容、开放、自信的集中体现。旅游城市,本身就应当是一座开放之城,所在地政府更要有强烈的公共服务意识。政府从自己做起,带头开放停车场的行为,表明了政府的开明、开放和自信,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机关作风的转变,也传递着为游客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决心,代表着社会的正能量,是整个城市的加分项。
事实上,为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共享停车模式已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探索,智能化停车APP早已上线,但却面临着巨大的资源整合压力,需要打通政府、社区渠道。共享停车本质是资源和信息共享,而大量的资源和信息都掌握在政府、社区手中,将这些资源、数据打通,关键在于政府积极引导。河北正定此次就解决停车难问题进行的探索,最大的突破之处在于,政府事业单位这一坚实的资源壁垒正在寻求主动开放。从这个意义上看,正定的探索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利用封闭性的公共资源与民众共享,将是旅游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
当然,开放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对于存在的问题应该正视,切忌盲目放大,更不应该因噎废食、停滞不前。比如,开放单位或场所的安全性问题和文明使用问题。再如,对既有公共道路不畅通和路网资源紧张的压力等。但这些问题并不是无法解决的,需要旅游城市政府、社会和居民都有包容、开放的心态,不断精细化城市管理和服务,让旅游城市变得更加美丽、精致和包容,用更热切的人文关怀欢迎八方来宾。
来源:中国旅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