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高端访谈
高端访谈

张辉:发展全域旅游 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2016年7月15日,由新华网联合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铜仁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旅游业融合与创新论坛启动仪式暨黔中首郡-乌江明珠(中国·思南)旅游推介会”在北京举行。

以下为文字实录:

各位专家,各位媒体,今年来讲,特别从去年开始很热,两个很重要的话题,一个是“旅游+”,一个是全域旅游。“旅游+”已经解读了,我想全域旅游从全域的角度去解释这个问题。可以说我们创造了很多概念,没有一个概念像全域旅游一经推出得到全社会的认可。也就是说学者、政府官员和业界共认的一个话题。我想从一个大的背景解释它可能更好一些。大家知道,上世纪80年代初,因为受中国改革开放的要求,旅游业先行了,因为旅游业是为中国改革开放,获取外汇,打开国门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我们的旅游业在上世纪是很公益。

这个公益,旅游业来讲并不是把它作为一个产业去对待。所以,我们在沿着一个小旅游发展的方向,也就是以路径旅游为主体,以景区为依托,以观光旅游为载体,以旅行社运行方式为模式,构建起中国旅游业的一个基本框架。这样一个框架来讲,我们走进了新世纪,我们发现这个框架很难适应新世纪旅游业的发展,首先我们市场变大了,原来我们以路径旅游为主体,国内旅游还谈不上,但是进入新世纪,我们的国内旅游,我们的出境旅游,就是我们中国的公民游已经远远取代了入境旅游的一个概念。市场变大了,再用小旅游的发展模式应对这样的一个大市场,显然是力不从心。

第二,我们的业态变了。上世纪支撑整个中国旅游业的是以旅行社为旅行模式,我们在80年代,甚至在90年代初,旅行社的市场控制力可以达到80%。但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旅行社在整个中国旅游业创造的价值可以忽略不计。我们国内旅游去年41亿人次,旅行社的控制力来讲,只有一亿多人次。所以这种业态变了。除了业态变了以外,我们还有目前旅游的一些行业的发展是非常迅猛。大家知道我们从上世纪80年代,从建国饭店开始,第一家饭店开始,我们经历了40年,我们的饭店业到现在创造了30万间客房。但是,途家一家企业用了四年时间全国拥有的度假公寓达到65万间。再用小旅游的发展模式应对这种大业态增长,显然是力不从心了。

第三,我们的产品变丰富了。上世纪80年代主要是观光旅游,也就是以观光性的景区为核心,进入新世纪以后,度假旅游,养老旅游等旅游产品丰富了。如果再用小旅游的发展模式应对丰富的产品显然是力不从心。因此,中国旅游逐渐从小旅游的发展态势进入大旅游的发展格局。但是,如果不把领域进一步扩展,思路进一步打开,大旅游是没有依托的。因为我们目前整个空间结构是基本上以景区为核心的空间结构。这些景区都不是旅游的空间,如果不尊重市场比较的需要,旅游就会出问题。

所以,面对中国大众旅游的新机遇,我们必须通过全域的旅游思想来指导我们下一步的发展。我认为很多旅游学者,仅仅从全的角度解释,全要素、全产业,全时空等等,我想更多要从域上解释,要形成空间域、管理域、要素域和产业域,比如空间意义上来我们的旅游要形成景区、度假区、购物区、休闲区等这些点状、块状的,满足人们观光、休闲、度假的需要。提出全域旅游的观念就是要使人们重视旅游消费,各个行业重视旅游的消费。当然,全域旅游并不是要把旅游产业做大,我们是以旅游产业为核心,或者为优势产业,我想应该是通过旅游的发展提升相关产业的度假水平。所以,它应该是一个社会发展方式。

我的意思是按照一个主线,就是工业化的主线来推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即将进入后工业社会的发展阶段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要提另外一种发展方式呢?工业化是一个主流,会不会有一个旅游化的发展方式呢?可以说,30多年的中国旅游发展对社会最大的贡献是乡村旅游。我们通过乡村旅游发展,农民可以不离开他的乡土,照样可以获得资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劳动性收入。因此,对山区经济、乡村经济来讲,旅游化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路径。对于贵州这样的地方,发展工业很难,但是发展旅游绝对是一个很好的资源。谢谢大家!

 

来源:新华网

【上一篇】: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旅游发展得让民众有获得
【下一篇】: 王志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要求具有世界级....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