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高端访谈
高端访谈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旅游发展得让民众有获得感

“当下,我国已迎来一个大众旅游的新时代,如何让数十亿的境内外游客满意,成为我们必须回答的现实课题。”6日,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主任戴斌在福州表示,旅游发展如何让民众有获得感,是需要长期探索、不断反思并持续创新的系统工程。

当天,戴斌应邀在2017年“清新福建大讲堂”首讲作了主旨演讲,福建各设区市、县旅游局,省旅游协会会员单位以及其他相关行业代表参加。戴斌围绕“旅游发展得让民众有获得感”这一主题,就“没有广大游客的满意就没有大众旅游的新时代”、“没有市场主体的获益就没有全域旅游的新功能”和“没有社会民众的认可就没有国民休闲的新格局”三个方面提出思路见解,探讨旅游满意度对大众旅游的影响作用。

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市场基数分别为44.4亿人次、1.2亿人次和1.38亿人次,旅游人次和综合收入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旅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就业的综合贡献均超过了10%。戴斌引述此数据表示,现在的国民旅游市场基数大、增长快、变化多,旅游已经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进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可游客一边旅游,一边吐槽、一边抱怨已成为常态。

“过去游客的旅行经验少,对目的地感知和服务满意的阈值比较低,只要看过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看不到的景象就开心的不得了。”戴斌指出,随着旅游频次的增加和消费经验的累积,游客感觉和满意的阈值提高了,比如空气好不好、Wi-Fi是不是免费的、有没有共享单车等等。

为什么一些地方的“天价鱼”、“天价虾”、“强迫消费”、“购物欺诈”和“恶导游”的现象层出不穷?戴斌认为,这要从本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商业环境的完善性找原因,“长期以来,我们重视景区景点等游客接待设施的建设,重视对星级酒店和旅行社及其从业人员的管理,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旅游发展目标之间的适配性。”

戴斌表示,就拿城市来说,城市有了旅游的功能,但是不要忘了首先要满足市场的就业、生活和休闲的需求。城市的现代化水平提高了,市民生活幸福了,异国他乡的人就会来分享这里的完善的商业环境和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天底下断没有本地人都不愿意生活在这里,却让游客感到满意的道理。”

戴斌最后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培育良好的营商环境,下大力气吸引本地居民和社会资源进入旅游休闲领域,还有是“重管制,轻促进;重建设,轻服务”的治旅模式必须得到根本改变。

据了解,福建省旅游局主办的“清新福建大讲堂”从2014年6月开办,已成功组织了12个旅游热点专题讲座,为福建旅游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献智献策。福建省旅游局副局长郑维荣表示,下一步,将根据旅游业发展的形势和福建旅游重点工作,继续聘请有关专家来闽讲座。

 

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

【上一篇】: 闫向军:江湖夜雨十年灯 谈十三五旅游信息化
【下一篇】: 王志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要求具有世界级....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